通知

沉痛悼念李舟波先生

2023-09-19 16:57:15 administrator 199

图片关键词

中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教育家、原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创始人、中国测井理论研究先驱者之一、吉林大学地球物理测井学科创始人李舟波先生于2023年8月4日在长春逝世,享年90岁。
    李舟波先生1933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8年2月参加工作,1955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物探系,同年进入北京石油学院师从苏联专家攻读研究生。1958年作为中国首批测井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到东北地质学院物探系任教。1959年带领东北地质学院师生组成的6人测井队伍,深入到大庆石油会战第一线;1960年在长春地质学院筹建了地矿系统高校首个地球物理测井专业和测井教研室。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83-1991年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2002年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创建了吉林大学岩石物理实验室。曾赴挪威访学两年,并多次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讲学,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和合作平台。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吉林省科协常委,并在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任编委。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荣获“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
     李舟波先生是中国最早从事评价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理论研究与教育的少数学者之一,他长期辛勤耕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中国地球物理测井学科建设,教学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出版和翻译教材1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8项。《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教材自上世纪八十年以来连续五次再版,成为行业培训和本科教学影响深远的教材,多次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材。他编著的《DA60-76型测井综合数字测井仪》教材,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数字测井技术的著作,直到目前仍在数控测井教育方面发挥作用,成为石油工业测井工程师的基本参考书,为中国石油测井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辛勤耕耘在高等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使他们成为中国相关领域的栋梁之才。退休后,又担任吉林大学督学员多年,继续关心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在他的指导下,吉林大学“钻井地球物理勘探”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李舟波先生高度重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研究领域涉及测井学科的各主要分支,在地球物理测井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突破性研究成果,是中国地球物理测井界的一面旗帜。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就带领团队在国内开展声波测井仪的早期研制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又在国内开展了核磁测井的方法研究。在挪威访学期间,李舟波先生独立承担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研究课题,提出含云母及重矿物油气储层的测井解释理论与方法,是对复杂泥质砂岩储层测井解释理论的重大突破。针对中国存在复杂岩性储层、裂缝储层、薄交互储层和低阻油气储层等全球性测井评价的难题,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省部委和企业的重点项目等20余项。“七五”期间,建立了评价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综合概率模型,解决了准确划分裂缝带的难题,该方法推广应用到辽河油田古潜山变质岩裂缝储层,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是复杂岩性储层测井方法的重大创新。“八五”期间,研究了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和曲线分辨率匹配的方法,实现30 cm薄夹层的自动划分,对含钙薄互层的解释符合率由60%提高到85%,为大庆西部地区油田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获得了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九五”期间,他从理论上阐明了塔里木盆地低阻油气储层形成的机理,提出了泥质砂岩导电的三孔隙水模型并实用化,提高了低阻油气层判别可靠性和储量计算的精度,该成果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在多个油田获得了推广应用,是油气储层测井解释方面的一项重大创新。此外,他通过对多个不同类型油藏的地面和井下放射性测量数据分析研究,获得了地表放射性异常与地下油藏相关的证据,并提出相渗透率的差异是产生油藏边缘异常的成因假说,为放射性勘探寻找油气和圈定油气藏边界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要创新成果。
     李舟波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执着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我们将铭记李舟波先生对中国测井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永远怀念这位地球物理测井学界的一代先驱!